打造最具安全感的宜居定安 定安县全方位强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显著成效
|
||
|
||
|
||
|
||
|
||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平安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要求,而黑恶势力的存在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打折扣,自2018年1月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定安县严格按照中央、省委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措施,广泛宣传发动,全面摸排深挖,全力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高效开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共打掉涉黑涉恶犯罪集团、团伙9个(其中涉黑组织2个,涉恶集团、团伙7个),破获各类违法犯罪案件130宗,抓获涉案团伙成员167名,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约3.58亿元、车辆53辆。立案审查调查各类“保护伞”线索19件19人,给予处分16人,移送司法4人,收缴非法所得83.449万元。社会治安状况和营商环境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定安县连续多年在全省社会安全感指数排名前列,成为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
全方位强部署,启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定安县坚持提高政治站位,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摸排深挖,依法重拳出击,把开展专项斗争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打通扫黑除恶的“最后一公里”,让工作指令迅速传递到神经末梢,落实到最基层。
强化组织领导。自党中央、省委部署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后,定安县委县政府迅速响应,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领导。第一时间从相关部门抽调12名工作人员及时成立扫黑除恶办公室,下设6个专项小组,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做到“专人专岗、常驻办公”。先后召开21次县委常委会、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等会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听取专题汇报30余次。
落实工作部署。定期召开专项斗争工作推进会、专题会等工作会议,深入研究全县专项斗争工作,部署进一步做好专项斗争整改、打击“三霸”“打财断血”“打伞破网”“追捕涉黑涉恶人员”等重点工作。召开清零攻坚战役动员部署会,全力开展“六清”行动。
做好工作保障。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在每年200万元工作经费的基础上,追加100万专项工作经费,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制定《定安县举报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奖励办法(试行)》《定安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涉黑涉恶案件三长会商制度》《关于进一步健全线索摸排工作机制的通知》等,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做好信息保障工作,建立线索台账,组织专人跟踪办理情况,及时提醒办理时限,确保线索核查反馈的时效性。同时,按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累计撰写工作情况简报49期。
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责任落实机制,明确各党委(党组)书记为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倒查追究机制,对存在整改不力,涉黑涉恶势力排查不出、发现不了,隐瞒、漏报、迟报以及向黑恶势力通风报信的,严肃追责问责。
强化各级监督。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省、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视察调研活动。县检察院继续开展专项“蓝深行动”,发挥专项立案监督检查职能,深入查找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及建议。
督导问题整改。出台了《定安县落实中央第18督导组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定安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整改方案》《定安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整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追责问责不到位不放过,将责任压实、压到位。按期对中央和省委督导反馈的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县扫黑办组织人员深入各镇各成员单位开展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因整改工作不力、整改工作进度缓慢等问题的单位进行通报,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
全方位共联动,形成扫黑除恶打击合力
定安县强化各部门协作联动,立规建制形成合力,严防黑恶势力侵蚀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形成扫黑除恶打击合力。
部门联动,建立完善扫黑除恶协作机制。定安县加强公安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组成的“三长”对涉黑涉恶案件的会商与研判。制定“三长”会商工作制度和健全日常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三长”会商会、邀请县检察院检察长参与涉恶案件审委会、重大案件实行县检察院检察长当公诉人等方式,推进“快审快判”“捕诉合一”等措施落实。加强政法、纪检监察机关线索移送反馈。凡是审查逮捕和起诉的案件,在询问和审判过程中增加涉黑涉恶线索的内容,加大对涉黑涉恶线索的立案监督力度,提前介入收集有关线索。加大沟通协作。各职能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税务、资规、公安、银行等部门积极开展涉黑涉恶人员财物、不动产等“黑财”的联合查处力度,有效推进专项斗争的开展。
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乱象整治。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各牵头部门每月定期组织开展线索排查和日常监管工作,细化工作措施,对重点区域、行业、领域涉黑涉恶情况、表现形式及成因开展全方位滚动排查和分析,并对各行业乱象进行有效整治。自2018年以来,对龙州河等重点河段开展日常巡查807次,依法查扣采砂船1艘、铲车1辆、运砂车54辆,没收销毁采砂浮台设备23台、销毁运砂车4台,累计罚没款6.31万元。出动3632人次对全县主要农贸市场和超市开展检查和摸排,深挖“菜霸”线索和整治集贸市场领域乱象。
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公安、司法部门和各镇开展刑满释放人员和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排查,对所有刑满释放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及时掌握特殊人员的思想状况。
强化预防教育。深入推进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宣传教育,铸牢特殊人群思想防线。联合府城强制戒毒所、海口看守所、团省委12355平台等部门,开展“禁毒知识进校园”活动4场、“校园周边专项整治”活动31场和针对在押涉黑涉恶人员的主题教育宣讲活动1场,强化对特殊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其预防和抵御能力。
全方位严打击,确保扫黑除恶取得显著成效
定安县坚持全方位严厉打击、标本兼治、源头治理,推动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形成压倒性态势。
全面梳理,深挖彻查线索。组织县公安局、县纪委等部门对中央、省有关部门转办的涉黑涉恶线索开展核查。县资规、市监、住建、交通、教育等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线索定期排查机制,对重点领域、行业开展专项整治和排查。
挂图作战,强化打击力度。对中央及省委督导组转办的线索实行挂图作战,明确每条线索的核查责任部门、责任人、时限要求,落实核查签字背书制度。对核查结论存在涉黑涉恶犯罪嫌疑或其他犯罪嫌疑的,及时立案转入侦查阶段,组织人员全力侦破。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县共排查收集各类线索320条,已核查办结319条,办结率99.69%。已办结中央督导组和省督导组转办的72条和26条线索,办结率为100%。
提前介入,加快案件办理。县检察院提前介入收集有关线索,对公安机关立案在侦的涉黑涉恶案件提前介入,提前研究,引导公安机关做好侦查取证,减少退回补充,依法提速案件办理。
“审理判决”跟进,严厉打击犯罪。县法院全面梳理已受理未办结的涉黑涉恶案件,提前做好新上案件接收工作,简化内部流程,逐案明确办结期限,对提起公诉的涉黑涉恶案件从严从快审理判决,彰显县委县政府坚决打击黑恶犯罪的决心。截至目前,定安县侦办的9个涉黑涉恶团伙中有7个已判决,2个涉黑涉恶团伙已移送起诉。
全方位严治理,深挖彻查“保护伞”
定安县坚持协同双向办案,深挖“保护伞”,以零容忍的态度、刀刃向内的气概,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县纪委监委与司法机关密切配合,同步调查、同步立案,发挥“打伞破网”重要作用。针对9个涉黑涉恶团伙,由县政法部门会同县纪委继续深挖背后保护伞。政法部门移交纪检监察部门“保护伞”问题线索11人(其中移交县纪委9人、海口市纪委2人)。
梳理排查,主动监督。县纪委监委联合农业农村、资规、综合执法、公安等部门对历年来非法采砂的65宗案件进行全面梳理,深挖彻查各类“保护伞”线索。
强化执纪问责,严肃追究非法行为。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县纪委立案审查调查各类“保护伞”线索19件19人,给予处分16人,收缴非法所得83.449万元。
全方位广宣传,营造扫黑除恶强大声势
定安县坚持把全方位广泛宣传工作作为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方面,营造扫黑除恶的强大声势,不断提升群众对专项斗争的关注度、知晓率、参与度。
建立群众举报机制。开通举报热线,设置线索举报平台,落实举报奖励制度,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线索举报的积极性。
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扫黑除恶成果展宣传月、“法治进校园”巡讲等活动80余次,受教群众、师生10000余人;召开主题校会、班会1700多次,参加师生30000多人次。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社区、进公园、进乡镇,邀请律师开展讲座等活动93场次,发放宣传材料11000余份,受教人员5.3万人次。
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定安发布》、扶贫夜校、户外LED屏等载体开展宣传,电视台每天滚动播出扫黑除恶标语130轮次,LED屏每天播出标语180轮次。制作大型广告、候车亭宣传栏等展板120余个,印发宣传折页、海报等50000余份,横幅、喷绘600余条。
通过知名网络媒体开展宣传。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人民网海南视窗、南海网、新华社客户端、椰网等共刊发定安扫黑除恶相关稿件15篇,《海南日报》《法治时报》分别多次刊发定安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新闻报道,同时在《定安发布》微信公众号、静美定安APP、今日定安微博等县级主流媒体推送信息百余篇。全面宣传了全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典型案例和做法。
国安则民安。定安县将持续强化政治建设、注重压力传导、夯实基层基础、健全治理体系、深挖摸排线索、加大打击力度,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并打造最具安全感的宜居定安。(舒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