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除尽黑恶 守护海棠安宁 ——三亚市海棠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纪实
|
||
|
||
|
||
|
||
|
黑恶势力是社会毒瘤,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侵蚀党的执政根基。2018年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
党中央有号令,我们有行动。3年来,三亚市海棠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有关要求,强化政治担当,精心组织部署,强力宣传发动,精准组织打击,形成严惩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压倒性态势,政治生态持续优化,社会治安持续加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高。
谋字为先
高位推进专项斗争
谋篇布局,落地有声。党中央部署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海棠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成立海棠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区委书记吴清江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孙耿任第一副组长,区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等区委常委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甘良兼任办公室主任,从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实行实体化办公,进一步提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日常工作效率。
海棠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先后召开10余次会议研究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区扫黑办召开20余次办公会议,集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要批示指示和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项决策部署,研究分析形势,查找工作的难点和突破点,组织会商案情,协调成员单位上下联动,全区各部门形成了“一盘棋”的思想,压实各级责任,有效地保证专项斗争全面取得胜利。
海棠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要求党政主要负责人自觉承担起本单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任务和责任层层落实到各行业、落实到基层一线,适时地将学习贯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策部署和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把主题教育与专项斗争中的“涉黑涉恶人员追逃”“打财断血”“打伞破网”三个专项行动结合起来,做到主题教育与专项斗争齐抓共进。
为此,海棠区委、区政府先后研究制定《关于开展全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施方案》《海棠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方案》等10多份指导性文件,分别对专项斗争总体目标、年度任务目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制度、线索移送、案件会商、举报奖励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明确,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根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阶段任务的需要,区委政法委联合区纪委、市公安局海棠分局组织20名业务能力全面、办案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成立海棠区扫黑队,专抓扫黑除恶大要案件的侦破工作,在专项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项斗争以来,海棠区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分析工作进展情况,依法及时组织对重大涉黑涉恶案件进行会商。区扫黑办坚持对各成员单位每周一调度,每月一汇总,每季度一督察,对所有涉黑涉恶线索办理情况进行跟踪,切实加快办案进度。成立专项督查巡查组,定期对各成员单位开展督查,通过听汇报、查资料、走访群众、查找问题、下督办告知书、反馈意见等方式,及时指出问题和不足,跟踪督促抓好整改落实,切实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
严字当头
重拳出击打击黑恶犯罪
扫黑除恶是“国家行动”,也是“民心工程”。
三年来,海棠区坚持下好扫黑除恶宣传发动“先手棋”,将“严”的主基调贯穿始终,打好老百姓痛恨什么、厌恶什么,就打击什么、铲除什么“主动仗”,织密依法办案“保障网”,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
严态势,造氛围。为提升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知晓率、参与率,海棠区充分借助各种宣传平台、宣传渠道和宣传媒介,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宣传栏、LED显示屏、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敦促对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分子及早投案自首,在全社会形成了对黑恶势力同仇敌忾的浓厚氛围。
严核查,重精准。海棠区扫黑办面向社会公开信箱举报、来访举报、网络举报、电话举报等方式,24小时受理群众举报。全区各级部门采取“1+3X”模式设置举报信箱,做到举报渠道无死角,举报方式全覆盖。在广泛收集群众举报问题线索的同时,坚持主动出击,探索推行与重点行业领域和村(居)面对面线索摸排方法,从被动接受举报向主动深挖线索转变,提升了线索摸排效率,拓宽了线索来源渠道。针对线索摸排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整理加工,深度核查;对重大线索、重大案件,协调启动专案督办、抽调警力集中办案。
严打击,重质效。海棠区在紧紧依靠群众获取线索的同时,把打击锋芒对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黑恶势力,公安机关侦破以董某黑社会性质违法犯罪团伙,冯某宝恶势力犯罪集团,打掉钟某胜恶势力违法犯罪团伙,以杨某凰、蓝某为首的“砂霸”团伙 2 个,侦破以南田西村周某炳为首的涉恶团伙和南田以黄某霞为首的“山海高速”涉恶团伙;共破获案件 49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5人。特别是按照“百日行动”“雷霆行动”“涉黑涉恶人员追逃”等专项行动要求,全力追捕在逃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共抓获董某团伙、钟某胜团伙、冯某宝团伙等涉黑涉恶在逃人员47人,追逃清零取得了显著战果。
严惩处,重适用。海棠区建立复杂黑恶案件会商机制,区扫黑办牵头组织公、检、法及时对重大疑难涉黑涉恶案件进行会商,统一思想,确保每一件案件的办理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深字发力
强化“打财断血”“打伞破网”
“财源”犹如“血源”,使得黑恶势力坐大成势;“保护伞”犹如土壤,使得黑恶势力滋生猖獗。
专项斗争期间,海棠区强化打击侵占集体土地、“村霸”“黑物业”“黑导游”等方面犯罪活动,深挖“保护伞”,始终保持对涉黑涉恶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对已查实的涉黑涉恶线索集中攻坚,深化推进,争取进一步取得新的战果。全面开展“涉黑涉恶人员追逃”“打财断血”“打伞破网”三个专项行动,推动办案与追逃、打黑财、打“保护伞”同步进行,彻底摧毁黑恶势力组织体系和经济基础。截至目前,共冻结涉黑团伙涉案银行存款约1635万元、证券资产约90万元、股票价值约55万元、美金3万元,查封三亚房产26套、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查封车辆5辆、游艇1艘等一批涉案财产。
全力打击对黄赌毒和黑恶势力听之任之、失职失责甚至包庇纵容、充当“保护伞”的公职人员违法犯罪,挖出林旺派出所原所长方某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案件。
将扫黑除恶与“打伞破网”“反腐拍蝇”有机结合,建立健全政法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问题线索快速移送、反馈机制,严格落实“一案双查”,深挖黑恶势力犯罪“关系网”和“保护伞”,形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体联动的工作合力。
实字托底
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基层不牢,黑恶势力会乘虚而入;基础不强,黑恶势力会大行其道。海棠区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优势,完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滚动排查和常态化整治措施,坚持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牵引,全面加强综合治理问题整治,社会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公众对社会治安评价满意度持续提升。加强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重点行业和领域排查力度,对症下药,逐个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三年来,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共组织综合整治、联合执法、行业整顿行动50余次。
针对海棠区软弱涣散党组织存在的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组织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对所有基层党组织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全覆盖的集中梳理和排查。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走访调研,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清单。对软弱涣散党组织村选派优秀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增强组织力量,进行销号式整改。三年来,完成升昌村、永宁社区等10个软弱涣散村(居)党组织的整顿提升,选派“第一书记”10人次,基层党组织面貌焕然一新。
全面落实区级联审机制,召集相关单位对村级党组织“两委”成员每年进行一次“回头看”,对村“两委”成员资格进行联审,再“过一次筛子”。坚决把那些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宗族势力等问题不合格人员,从组织队伍中清理出来,补齐配强班子,全面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三年来,对全区22个村(居)“两委”成员进行联审319人次,排查出2名受过刑事处罚村干部,未发现涉黑涉恶及“村霸”问题。
海棠区委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情况作为重点方面纳入年度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前置条件,纳入全区各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和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内容,对扫黑除恶工作年度考核排全区后3位且工作落实不力、群众反响强烈的村(居)取消当年度全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评选资格。
行业乱象是滋生黑恶势力的重要土壤,其中存在的问题不解决,黑恶势力“打而又生”的怪圈就会出现。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海棠区集中整治社会治安、乡村治理、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涉黑涉恶突出问题,开展了旅游市场、保健品行业乱象、“黑车”非法营运、“套路贷”违法犯罪等专项整治行动,让黑恶势力无机可乘、无处生根。
海棠区扫黑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虽已“收官”,但未结束。全区上下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三亚市委的决策部署,高质量谋划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不断深化拓展专项斗争成果,为建设平安海棠、法治海棠贡献力量。(赵世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