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严惩黑恶势力 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海口琼山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蹄疾步稳创佳绩
|
||
|
||
|
||
|
||
|
||
|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根据中央、省、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要求,海口市琼山区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深入推进专项斗争,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破获的“赵建灏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为全省首例“套路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入选2018年海南省扫黑除恶十大典型案例;破获的“林尤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张巍恶势力犯罪团伙案”被列入海口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典型案例。经过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严厉打击和综合治理,“八大类”案件及其他恶性案件发案率大幅度下降,社会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提高站位,高位部署推动扫黑除恶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琼山区成立区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陈昊旻担任组长,区长王和娇担任第一副组长,区委副书记、区委政法委书记覃俊担任常务副组长,公安、检察院、法院等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镇(街)、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组成。2018-2020年,陈昊旻召开11次区委常委会听取扫黑除恶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陈昊旻、王和娇、覃俊多次深入镇(街)、村(居)开展调研,把握斗争态势,有针对性解决问题,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强化制度建设。琼山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下设实体化办公室,由覃俊担任区扫黑办主任,区委政法委、区纪委监委等单位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各政法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班,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管理、协调、督办等工作;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成立由20名业务骨干组成的扫黑侦查专业队伍,并预备15名警力作为扫黑除恶队伍第二梯队力量,全力保障扫黑除恶工作;区检察院成立专案组,安排专人入驻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刑警大队,捕诉合一专案办理涉黑涉恶案件。通过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全面收集证据,依法精准、从严从快惩处黑恶势力犯罪;区法院成立专项斗争审判团队,加强业务培训,明确打击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政策法律界限,形成打击合力。此外,为保障工作扎实推进,2018年至2020年安排399万元经费用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强化制度建设。琼山区建立完善扫黑除恶工作制度以及有奖举报制度、协作联动制度等系列工作制度。实行例会制度,2018-2020年,覃俊组织召开37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题会议,及时传达重要会议精神和重要指示精神,通报扫黑除恶工作进度,会商分析案件情况,督促各成员单位、公安派出所主动查摆问题,狠抓工作落实。
紧盯重点,聚焦“六清”行动目标
加强督导问责,确保线索清仓。2020年,琼山区全面梳理尚未办结的涉黑涉恶举报线索和黑恶势力“保护伞”举报线索,对尚未办结的13件涉黑恶线索进行督办,下发《线索核查督办函》9份,确保线索核查工作彻底归零。2018年-2020年,区扫黑办共受理涉黑涉恶线索234件,已全部办结并上报结论性报告,线索办结率100%,查实率16.2%。
开展专项行动,确保在逃人员清零。琼山区深入开展“追逃百日攻坚”“云剑”专项行动,成立专项抓捕组,发布缉捕通告、公开悬赏,敦促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人员投案自首。成功抓获10年以上在逃人员5名,将涉黑涉恶在逃人员王某成及部督在逃人员韦某论抓获归案,全区在侦黑恶案件目标在逃人员至2020年4月已全部清零。
统一办案思想,确保案件清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琼山区共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12个,破获刑事案件135件,抓获团伙成员118人。截至2020年5月15日,全区12个在侦涉黑涉恶案件全部侦查办结;区检察院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涉黑涉恶案件14件72人,受理的审查起诉涉黑涉恶案件21件149人。截至2020年7月,除“赵建灏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报送海口市检察院审查起诉以外,所有案件均已办结提起公诉;区法院共受理恶势力案件19件125人,涉及恶势力犯罪事实149起。截至2020年12月9日,12个涉黑涉恶团伙案件全部一审判决,全区涉黑涉恶案件全部清零。
全面回溯核查,确保伞网清除。琼山区纪委监委先后制定印发相关文件,制定发放230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彩页《致广大群众的一封信》,定期深入各镇(街)、各成员单位开展走访排查和蹲点调研13次,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对推动专项斗争工作不力和设置办案阻力等行为进行监督执纪问责。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区纪委监委共受理涉黑涉恶及保护伞问题线索23件,其中初核了结7件,函询了结7件,直接了结1件,立案审结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件11人,正在办理1件;问责1件1人,发出监察建议书1份,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人。
加强循线追查,确保黑财清底。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琼山区共办理12起涉黑涉恶团伙案件,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估值总额1226万余元,生效案件移送罚金173.1万元,没收违法所得880.28万元。联合海口市中院将“以林尤庄为首的涉恶团伙”三辆涉案车辆和“以赵建灏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两辆涉案车辆进行上缴拍卖。
坚持同向发力,确保行业清源。琼山区制定相关方案,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发出“三书一函”3份,复函率100%。各行业监管部门结合职能全面开展整治工作,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琼山分局、区农业农村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共处理各类投诉件1109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31宗,查处违法经营商家17家,整治各类乱象行为29346起,拆除违建77宗,没收非法所得3950元,罚款214.4万元。2020年12月以来,琼山区全面开展农产品生产流通行业专项整治“百日行动”。覃俊带队组织区商务局、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围绕蔬菜基地的生产、收购、运输、销售等环节开展实地调研,召开3次专题会议,并组织人员连续多日跟踪区镇蔬菜销售流程,严厉整治农产品生产流通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乱象问题。
壮大声势,营造扫黑除恶浓厚氛围
加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琼山区协调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截至目前,中央、省、市各有关媒体刊发了有关扫黑除恶、普法等主题新闻稿件260余篇,发布微文300余篇,通过“琼台福地”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平台加大宣传,共刊发各类信息40多篇次,实现主城区、自然村、重点行业和领域全覆盖宣传。
大力弘扬司法正能量。琼山区采取庭审直播、旁听庭审等多种方式,加大涉恶案件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司法正能量。2018年以来,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扫黑除恶案件15件,公开宣判扫黑除恶案件8件,在依法审理涉黑涉恶案件的同时,寓教于案,以案说法,震慑黑恶势力。2019年4月29日,区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冯某鸟等人恶势力犯罪案件进展情况,提高群众知晓率与参与度,激发群众检举揭发黑恶势力犯罪线索的积极性。
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琼山区整合派驻民警力量、监管经验、教育手段、应变能力和执法身份威慑作用等方面的优势,联合选派民警开展社区矫正法治教育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等工作。2020年7月份以来,选派民警对社区矫正对象共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教育10场,对重点人员、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个别谈话教育40多人次。
深入基层巡回宣讲。2018年底,琼山区扫黑办分别在三门坡镇、红旗镇、甲子镇举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律宣讲活动。2019年3月26日至27日,区扫黑办组织区公检法等单位在甲子镇长昌煤矿附近14个村庄联合开展“扫黑除恶”巡回宣讲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进一步推动农村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关政策和法律知识。
多形式营造宣传氛围。琼山区组织开展多场法治宣传活动,录制音频广播,印发各种宣传资料23.5万份,张贴海报6000余张,设置LED宣传屏400余处,粉刷扫黑除恶标语402条,并在全区748个自然村安装1496块宣传栏,实现每个自然村2块宣传栏全覆盖。通过户外LED、广播等方式公开举报电话、邮箱、地址,对村(居)、社区、商场、文化场所、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全覆盖,拓宽线索举报途径。
筑牢堡垒,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琼山区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抓手。
建立联审机制,加大排查力度。琼山区印发相关文件,三年共对9名新进村(居)候选人资格进行联合审查,坚决防止受过刑事处罚和存在“村霸”、涉黑涉恶行为的人员进入村(社区、居)“两委”班子。从多方面、多渠道,对全区600多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和2800多名村(居)民正副小组长进行两轮排查。排查出问题人员35人(其中村“两委”干部3名,已清退处理;村(居)民正副小组长32名,已清退处理19名)。对556名2016年以来新发展的党员干部进行排查,未发现有“弄虚作假”“带病入党”等问题。
狠抓整顿提升,强化组织建设
2018-2020年,琼山区按照“农村不低于20%,其他领域不低于10%”的比例排查出农村(社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43个,实行“四个一”责任机制,推动整治工作落细落实。目前,43个村(社区)党组织实现整顿转化,取得了较好成效。自整顿以来,两个软弱涣散村群众信访数量大幅度降低,实现了“零上访”,群众对议事程序规范化、公开内容透明化的满意度较以往显著提高。 (邢芳琳 孙国威)